喀布尔

廓尔喀佣兵是如何被贴上亚洲最优秀的士兵

发布时间:2017/8/22 13:00:43   点击数:

年7月4日,法国萨尔特,受检阅的廓尔喀士兵,手握弯刀

《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原标题《“亚洲最优秀的士兵”?廓尔喀佣兵是如何走上神坛的》,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广大读者分享到朋友圈。

二百多年来,英国陆军中一直存在着一支独特的部队——来自尼泊尔的廓尔喀雇佣兵。在西方媒体的包装下,这支部队成为“亚洲最优秀的士兵”。在年的马岛之战中,手握弯刀的廓尔喀士兵的照片的确极大地震慑了一个多世纪没打过仗的阿根廷军队,以致两个连的阿根廷军队在发现向自己冲来的敌人正是廓尔喀人时竟然立即选择了投降……这支部队俨然具有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声望,但事实的真相果然如此么?

大英帝国的手下败将

说起来有些滑稽,“廓尔喀人”这个名字本身从一开始就是以讹传讹的结果,实际上尼泊尔根本就没有“廓尔喀”这样一个民族。

“廓尔喀”其实是个地理名词,是位于加德满都以西约公里的一个县城。16世纪时,为了逃避信奉伊斯兰教的德里苏丹国的迫害,一支印度拉贾斯坦邦马代浦的拉其普特印度教王公移居到这里,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廓尔喀王国,“廓尔喀”的意思即是“牛的保护者”(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经过若干代的经营,这个王国逐渐强盛起来。年,在第十代国王普里特维的领导下,廓尔喀王国终于征服了富庶的加德满都谷地,统一了现今尼泊尔的全境,建立了空前强大的尼泊尔王国。普里特维麾下的东征大军包括了许多民族,尤以马嘉人和古隆人为主。这两个土著民族与王国的印度裔统治者不同,属于蒙古人种,服装、语言和风俗习惯上都与西藏很接近。结果其他地区的尼泊尔人却不分青红皂白统称他们是“廓尔喀里”(Garkhalis),意即“追随廓尔喀国王”或“来自廓尔喀”的人,“廓尔喀人”的误称就这样沿袭了下来。

年皇家伊丽莎白第6廓尔喀步枪团标志

崛起的尼泊尔王国还在继续向外扩张,半个世纪时间,它的版图扩大了十倍,在东起不丹、西至克什米尔、北及西藏、南达恒河平原边缘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广大地区建立了宗主权。19世纪初期,王国达到了兴盛的顶峰,这个地区霸主扩张的步伐已向英国人的边境迈进。东印度公司和尼泊尔人首先在靠近尼泊尔南部边境、土地肥沃的特莱平原相遇,双方从年起就不断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尼泊尔人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甚至令时任英属印度总督摩拉(LordMoira)惊呼“廓尔喀和英国之间似乎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和平,除非我们将恒河以北的省份都让给廓尔喀,令恒河成为两国之间的分界线”。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整个次大陆已经被英国人视为禁脔。甚至夺取尼泊尔凉爽多山的地区作为避暑胜地,也是苦于印度酷热气候的英国官员觊觎已久的目标。年的秋天,东印度公司以尼泊尔军队在又一次边界冲突中杀死了18名英国士兵的“暴行”为由,悍然决定发动对尼泊尔“惩罚性的征服”。

年11月1日,英军正式对尼泊尔宣战。多达3万英军携60门大炮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同时向尼泊尔腹地推进。而尼泊尔方面竭尽全力,连妇女和儿童都征召到前线,也不过集结了1.万人,不到英军的一半。双方争夺的焦点是尼泊尔西部重镇德拉顿(今印度北阿坎德邦首府)的卡拉加要塞。守将巴拉·巴德拉手下只有人,主要使用冷兵器,只有一门加农炮。年10月4日,英军以两倍于守军的兵力(步兵人)向要塞发起进攻,结果却惨遭失败,带队的中尉战死。恼羞成怒的英军指挥官吉尔斯皮(RolloGillespie)少将亲自上阵,指挥英军在11月1日再次发起进攻,依然在伤亡近人后狼狈撤退,连吉尔斯皮本人也被廓尔喀人唯一的那门加农炮当场击毙。

绘画,年,表现英尼战争期间的8名廓尔喀士兵

战争的第一年对英国侵略者而言着实是个灾难年,英军在尼泊尔军队机动灵活的山地游击战面前显得狼狈不堪。但英军依靠先进火器的威力仍能向前推进。战事捱至年月初,英军决心直接攻击加德满都,大卫·奥奇特罗尼(DavidOchterlony)指挥两万英军从东面直扑尼泊尔首都。尼方自信加德满都周围的两条主要通道上的重要关卡都是安全的,留给英军只是难以通行的森林地带。但英军却在森林里发现了一条直通加德满都的小路,轻装上阵的英军孤注一掷,“大部分人没有食物,大家和衣而睡,士兵饥饿难耐只好吃树叶”,但成功的喜悦支撑英军继续前进。月7日,英军突然出现在位于加德满都南部,距离首都只有3天路程的马克万普尔(Makwanpur),这是一次堪比三国时期邓艾偷渡阴平的奇袭,令对方惊慌失措,伤亡多人后甚至来不及带走受伤者就放弃了加德满都的最后屏障。当英国人用大象拖来大炮准备发起进攻时,尼泊尔政府被迫决定投降,匆忙派出使节前往英军司令部求和。英尼战争就此结束,廓尔喀人就是以这样一场败仗进入了英国人的视野。

鞍前马后00年

年3月4日,尼泊尔王国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签订了城下之盟《萨高利条约》,并为和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得不从长达公里的边境线上撤回到了现有的疆域。地形狭长的尼泊尔像一段香肠一样被斩头去尾,从西部的德拉顿到东部的锡金失去了1/3的国土。但是尼泊尔人终于在战败后保住了自己的独立,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英国人对清帝国的忌惮:“(吞并尼泊尔后)英国和清帝国之间将共有一条长达七八百英里的边界,若两国互相轻蔑,则这边界上只能滋生事端而无和平可言。”

这场规模不大的战争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后果是一个连绵两百年的传奇的开始。甚至在英尼战争还未结束的年,英国人就开始招募廓尔喀俘虏——这些俘虏和英军士兵一样每天要消耗物资,与其派人看守这些需要吃喝的士兵,还不如让他们到前线去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初,为了阻止他们反抗英国人,这些廓尔喀人被解除武装,只是让其从事他们擅长的土木工作。但是,在以后的作战中廓尔喀军团的编制不断扩张,其中只有极少数英国军官,其余大多数都是廓尔喀人。

约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时期的廓尔喀营的士兵和他们的英国军官,发展到后来成为廓尔喀第1步枪团

在英属印度爆发了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大起义(年)之后,面对5万名起义者,英国能够调动的兵力捉襟见肘,廓尔喀人很快就被他们的雇主派上了用场。廓尔喀士兵作为先锋,帮助英军攻克了莫卧儿王朝的京城德里,可以说,要不是效忠大英帝国的廓尔喀联队为英军浴血奋战,英国对南亚的殖民统治恐怕难以延续到0世纪。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印军中的廓尔喀部队已经发展到0个营,每个营有0人,一共有万人。战争开始后,作为印度远征军的一部分,廓尔喀人也踏上了欧洲的陌生土地。他们的装备比英国本土军队要差得多,每个廓尔喀营配备挺机关枪而不是像英国本土军队那样配备4挺,每营配备30门野战火炮而不是英国军队通常的76门,还没有迫击炮。另外一个啼笑皆非的原因也妨碍了他们战斗力的充分发挥:身高。廓尔喀士兵平均身高只有1.6米,结果,在持续的堑壕战中,别人挖的战壕对他们来说太深,自己挖的对于换防部队又偏浅。

年月,英印军第3步兵师的廓尔喀士兵,他很可能来自皇家廓尔喀第5步枪团第3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更大,英国也动员了更多的廓尔喀雇佣兵。不少于5万名廓尔喀人在欧洲、北非及南亚为英国政府效力。在欧洲战场,他们参加了在意大利对德国的战役,在非洲他们参加了托布鲁克战役。在亚洲,他们参加了遏制日军南进的缅甸战役。两次世界大战中共有4.5万余廓尔喀士兵战死沙场。

战争结束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也走到了尽头。出人意料的是,廓尔喀佣兵的历史却仍在继续。早在年4月,印军总司令克劳德·奥尔布莱克将军(GeneralClaudeAuchibleck)写信给英印总督韦维尔(LordWavell),声称由于廓尔喀的声誉已经是各阶层的英国人所熟悉的,因此应该继续使用他们。到了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终于获得独立。原本属于英印殖民政府的廓尔喀军团面临被分割的境地,由于巴基斯坦是一个伊斯兰国家,而廓尔喀士兵都是印度教徒,所以巴基斯坦不会接受任何廓尔喀士兵,实际上是英国人和印度人之间在谈判,最终10个廓尔喀团中的4个划归英国,其余6个归属印度。根据佣兵来源国尼泊尔的要求,此后的“廓尔喀士兵不应用来对付印度教徒和手无寸铁的暴徒”——在年阿姆利则惨案中,听命英国统治者的廓尔喀雇佣兵曾用机枪向和平示威人群扫射长达一个小时,数以千计手无寸铁的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死于非命。

独立后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马上为了克什米尔的归属兵戎相见,三个廓尔喀团参加了第一次印巴战争,熟悉在陡峭的山区作战的廓尔喀士兵在克什米尔高原如鱼得水,表现出色。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廓尔喀士兵利用夜色的掩护进行袭击,在没有炮兵的支援下攻击了巴基斯坦的一个据点。滑稽的是,廓尔喀军人并没有因战功而获得勋章——当时的印巴双方还是英联邦下的两个自治领,因而双方都把申请给予勋章的名单送给国王请求批准,而英王乔治则不打算批准这些申请,所以任何勋章都没有颁发。

时至今日,留在印度的6个廓尔喀团不但一直得以保持各自团的原有身份,而且每个团从原有的个营扩展为5个营。而4个划归英国的廓尔喀团最终则被整合成一个旅。印度每年招募名廓尔喀雇佣兵,而与此同时仅30名廓尔喀人加入英国军队。这段延续达00年的佣兵传奇仍在继续。

绝非所向无敌

在西方媒体的描述里,廓尔喀雇佣兵在大多数时候充当的角色就像现在一个国家的特种部队。他们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并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的美国《读者文摘》曾经撰文声称,“(廓尔喀)这些喜马拉雅山麓下的矮个子兵居然赢得了不可思议的声誉……廓尔喀兵几乎具有完美的军队素质,是‘亚洲最优秀的士兵’,或许是现代历史上最优秀的步兵。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廓尔喀雇佣兵所用武器的最大特色是其独特军刀。这种“库克锐弯刀”状似狗腿,刀身以较大角度向前弯曲,刀刃极其锋利,刀身较沉,所以其不能当作掷刀使用,但在肉搏战中却非常有用。在步枪失势或弹药用尽时,便可以拔出廓尔喀弯刀与敌拼杀。如若对付正面出现的敌人,廓尔喀士兵往往采用左右斜向挥劈的方法;如果敌人位于体侧,那么只需向后抽拉刀刃,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割断敌人的喉管和颈项。据说一般成年廓尔喀男子都能一刀将水牛的头斩下,如果一刀斩不下就不能被认为是男子汉。

年5月1日,英国第7廓尔喀团的士兵正在使用油彩涂脸伪装,为镇守马尔维纳斯群岛附近的军事要塞做准备

手持库克锐弯刀的廓尔喀士兵的照片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但是,即使在冷兵器的较量中,也很难说他们是所向无敌的。年8月,廓尔喀军队长驱直入日喀则,闯入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大肆抢掠17天。消息传到紫禁城,乾隆皇帝决意反击,以心腹爱将(即野史里传说的其私生子)福康安挂帅出征。年6月,福康安率领汉、满、藏、索伦各族战士组成的0清军翻越喜马拉雅山,兵锋直指加德满都。在这场被列入乾隆朝“十全武功”的战争中,清军就曾与廓尔喀人展开白刃战。7月,清军在东觉要塞与廓尔喀人短兵相接。经过8昼夜苦战,自诩骁勇善战的廓尔喀军队终于在肉搏战中败下阵来,损兵达余人,夺下东觉的清军也有多名将士阵亡。

事实上,在整个战争中,人数不占优势的清军一路连胜,至8月中旬,已经逼近距离加德满都仅有3公里的堆补木。清军最后撤军更多的也是因为恶劣的天气以及需要翻越喜马拉雅山的艰难补给(清军仅出兵不满万人,消耗军费竟达白银万两),而非廓尔喀军队有多么彪悍善战。在乾隆皇帝眼里,“区区廓尔喀”不过“后藏边外弹丸”而已。

至于在成为英国人的雇佣军之后,廓尔喀军队同样屡有败绩。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英军将廓尔喀士兵投入到中东战场。面对早已成为“病夫”的奥斯曼军队,年,“查尔斯·唐什恩德少将所部在库特拉马拉(今属伊拉克)向土耳其军队无条件投降”,名英国人和名印度及廓尔喀人沦为俘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战争,廓尔喀人同样未能挽狂澜于既倒。年5月,“沙漠之狐”隆美尔挥师猛攻托布鲁克。6月1日,作为第10印度步兵旅的一部分,廓尔喀4团营奉命阻击德意联军。在战斗中,他们装备的反坦克炮对德国坦克如隔靴搔痒,隆美尔的铁骑洪流轻易地冲垮廓尔喀人的防守,营大部沦为战俘。相同的命运也落到了7团营的身上:6月1日,托布鲁克陷落,7团营在与其他部队完全隔绝,战至弹尽粮绝,全营最终向德国人投降。在所有英国部队中,“他们(廓尔喀人)总是损失最重的”。

而在同一时期的缅甸战场,在这里作战的廓尔喀营的数量比二战中参加其他战区的廓尔喀营的总和还要多。应该说,廓尔喀人表现出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及英联邦军队中,共有人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其中的31枚诞生于缅甸战场,仅廓尔喀营就获得了9枚。战后的廓尔喀老兵声称:“他们(日本人)是善战的士兵。但还不如我们廓尔喀兵那样善战……最后,他们投降了,战争也就结束了。”但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在缅甸战役的初期,廓尔喀人曾由于河谷上桥梁被炸而阻于锡唐河东岸,4个廓尔喀营在伤亡多人后铩羽而归。只是类似这样彻彻底底的失败,在后来营造廓尔喀佣兵“神话”以便“建立一种对敌军的心理上的优势”时,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为什么选择廓尔喀人

难以否认的是,廓尔喀雇佣兵的确是英勇的战士,但他们也是普通人,绝不是超级赛亚人或者奥特曼,做不到以一当十力挽狂澜。甚至在大英帝国的殖民历史上,他们也绝不是最为难缠的对手:年1月,英国侵略军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撤退,途中遭遇普什图部落的阻击,几乎在这个帝国坟场之中全军覆没。但是英国人却从来没有起过雇佣那些彪悍的普什图山民的念头,而是坚定地选择了廓尔喀人。究其原因在战场之外。

年,英国比斯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来自皇家伊丽莎白第6廓尔喀步枪团的中尉颁发女王奖章

实际上,由于英国本土距印度十分遥远,而一旦印度遇有战事,英国不可能从国内调兵前往路途十分遥远的次印度进行镇压。因此早在英尼战争之前,英国已经在南亚次大陆大量招募土著士兵加入英国军队(印度人与英国人人数比例为6:1)。

但这支军队实在是问题重重。一方面,拿破仑时代的英国陆军士兵本来就是威灵顿公爵口中的“地上的渣滓”“一群流氓”“一群混吃喝而来的只能用鞭子管教的人”。不远万里前来印度当兵的英国人素质更是不问可知,他们酗酒、嫖娼、吸毒、包养情妇、体弱、战时逃亡……据统计,在19世纪前半叶,平均每年有1/14英国军人死亡,大多数死于酒精中毒。

另一方面,印度土著士兵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英国人招募当地士兵倾向于挑选高级种姓(婆罗门和刹帝利)出身的人,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好,身体健壮。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军队有很多工作比如搬运食物和饮用水,对于来自高种姓的士兵而言是不愿从事的,而且印度士兵进餐时有很多饮食禁忌和烦琐的程序,以至于“既想成为一个好士兵,又想做一个忠诚的印度教徒似乎越来越困难。一方面要遵从部队的紧急调遣,另一方面要尊重种姓体系内的等级安排”。这样的冲突最后成了年印度大起义的导火索(传说新子弹上涂有猪、牛油脂,对军中的穆斯林及印度教徒将是莫大的污辱)。

结果,为了守卫英尼战争后大大增加的地盘,深感军力匮乏的英国殖民者开始招募廓尔喀雇佣兵。而从个人生存角度而言,到英军中当雇佣兵对于穷困的廓尔喀人也的确是个不错的谋生手段(英军廓尔喀战士的薪酬是尼泊尔平均收入几十倍)。或许可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决定。尼泊尔虽然在名义上是印度教国家,廓尔喀人却没有严格的种姓观念(因为许多廓尔喀人实际上是萨满教徒或佛教徒),他们几乎不花时间在宗教仪式上且没有烦琐的进餐仪式,廓尔喀士兵甚至看不起印度士兵,他们自认为自己比印度士兵尊贵。狡猾的英国人也有意识地利用这一点,故意将廓尔喀士兵与印度士兵隔离开来,使廓尔喀士兵拥有显赫的威望,他们不仅享受比印度士兵明显优越的待遇,而且东印度公司还极力拉近他们与英国军官和士兵的关系——这阻止了廓尔喀人和印度人的联合。在年的大起义中,同样为英国人效力的廓尔喀士兵没有像印度士兵那样对英国人倒戈相击,他们从一开始就力阻起义的发生,并且最早与起义者划清界限,站到英国人一边。在一次战役中,当起义者大喊“来吧,廓尔喀人,加入我们”,一队廓尔喀人回应道“我们来了”,然后跃出战壕,在30米外开火,杀死对方大约40人。

廓尔喀战士的坚定站队更加赢得了英国殖民者的信任和赞赏,“还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像你们这样的忠实的朋友”。毕竟,维持廓尔喀军团这样一支军队的花费要比维持一支同样规模的英军的花费少得多。二战之后,维持一个营的廓尔喀军队花费是每年15万英镑,而维持一个英国人组成的营需要4万英镑。这也就不难理解,当英军中的廓尔喀士兵经过努力斗争,争取获得同英籍士兵相同的薪资、权利和养老金待遇,使得雇佣廓尔喀军团的廉价优势不复存在时,英国国内立即出现了撤销廓尔喀雇佣兵团的呼声,这比任何宣传都更有力的证明,无往而不利的廓尔喀佣兵战士,只不过出现在神话中罢了。

好文推荐

造假证的辛德勒:他做了一辈子假证,救命无数,留给自己的只有孤独和贫穷

“那时候,我能不睡就不睡,用最大努力抵抗着睡眠。”曾经一次为了赶制一大批紧急假证,他连续两天两夜没有合眼,“我不停的做啊做啊,直到晕倒失去意识才会停止......醒来后,马上爬起来继续做。”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立宪国无不胜,专制国无不败”:一场战争催生立宪风潮

日俄战争让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影响也至深至巨。除了周恩来外,我们熟悉的鲁迅弃医从文、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誓言等等,都是在日俄战争的刺激下发生的。除此之外,日俄战争还推动了清廷的“预备立宪”。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清末精明的庆亲王为何敢高调贪腐?

大清特色的官场,最为盛产的就是贪官。知名度最高的,一是和珅,二是庆亲王。巧的是,前后两代巨贪至少在名义上住过同一个府邸,然而前后两代巨贪,结局迥异:和珅最后被抄家,而庆亲王则尽享天年得以善终。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获得本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北京白癜风如何治疗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obitingt.com/gbegj/1322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