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布尔

关于女性受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8/5 13:46:14   点击数:
首先放图,包括人物关系和主要人物及情节梗概:图1人物关系图图2主要人物及情节读完这本书,我最直接的感受是,所有的苦难均是苦难,所有的阳光皆是温暖:能想象到的和不能想象到的女性会遭受的苦难这本书都说完了,故事的结局是受教育的莱拉最终结束了漂泊、和自己心爱的人重新回到家乡喀布尔,那些充满了美好回忆、重获新生的家乡。下面思考的问题:女性受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人最基本的尊严需求、对生命和希望的执着追求、和对下一代和社会公平竞争的有益改变,但其实最根本的,我深切体会并有共鸣的,是她们掌握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强大内心。故事的反面女性包括疯了的玛丽雅姆母亲娜娜、以儿子为全中心的莱拉母亲法拉芭,开始是习惯忍耐后来觉醒得到救赎、从容赴死的玛丽雅姆,正面女性就是勇敢、热烈、抗争的莱拉。她同样和大多数女性面临同样的问题,从小因为是女孩能不到家人的关心、家庭变故导致下嫁不喜欢的人、遭遇家暴、外族入侵各种歧视女性的措施、生孩子时难以想象的痛苦、抚养孩子和操持家务的艰辛,但是她保持了自我。多少次我以为她就这么沉沦了,她的希望泯灭了,她的寄托被剥夺了,但是她在她能力范围内抗争着,不管是肉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安详而自信的脸,一双聪明的眼睛,还有令人愉快、从容不迫的举止。”这是文章写到小莱拉在见到塔里克母亲对她的描写,读完书我猛然发觉到,那时候的莱拉就能分辨自己期望成为的女性是什么样子。所以其实,根本的地方在于自我悦纳,如果有了学识,会有更多的塔里克母亲或许更变成最后迎接美好新生活的莱拉。战争摧毁了静止的建筑、破坏了积累的财富,让活着的人永远承受丧失亲人和陷入无限思念的痛苦,有的女性重新戴上布卡、重新走到丈夫的棍棒下,重新祈求着烧杀抢掠的士兵。但是总有一些人清醒着,看到的是数不清的屋顶上的皎洁明月,还有数不清的墙壁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女人和男人一样,我记得《觉醒年代》里面的工人葛树贵,他是男的、工人,贫穷但是有技术,最后也参加了李大钊发起的工人夜校;莱拉也一样,温厚儒雅的父亲让她受教育,最后经历过战争回到家乡任教,家庭美满幸福。教育学到的知识在逆境中毫无用处,但是能够在绝境中,把人性最美好的都发挥出来;教育所涉及的也非狭隘的知识,而是自主思考和自我生存的能力。也许某个高知识水平的人还是会穷困潦倒的度过一生,但是他可能生活是独立的,心理是健康的——在黑暗中看到皎洁的月光,在墙壁后设想灿烂千阳,大多数的我们不及莱拉那般幸运,至少回过头来再看我们为之奋斗的一切,是自己走出来的,是幸福的。王佳欣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obitingt.com/gbexy/24472.html

------分隔线----------------------------